【掣肘怎么用】“掣肘”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阻碍或限制的情况。它通常带有负面含义,表示某人或某事对另一方的行动产生了不利影响。
下面将从词义、用法、例句和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掣肘”。
一、词义解析
词语 | 读音 | 含义 |
掣肘 | chè zhǒu | 拉住胳膊肘,比喻牵制、阻挠、妨碍他人行动 |
二、用法说明
1. 动词用法:表示对他人行为的阻碍。
2. 名词用法:有时也可作为名词使用,指阻碍的行为或因素。
三、常见搭配
搭配 | 释义 |
被掣肘 | 受到阻碍 |
不受掣肘 | 自由行动,没有限制 |
看似自由,实则被掣肘 | 表面看似自主,实际上受到控制或限制 |
四、典型例句
例句 | 说明 |
他在工作中总是被上级掣肘,难以施展才华。 | 表示受到上级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能力。 |
这项政策因多方掣肘,迟迟未能落实。 | 表示因各种因素干扰,导致计划无法推进。 |
他虽然表面独立,但其实一直被家族势力掣肘。 | 表示表面上看似自由,但实际上受到家庭或外部力量的制约。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阻挠、牵制、妨碍、限制 |
反义词 | 支持、协助、放手、自由 |
六、使用注意事项
- “掣肘”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误用。
- 常见于政治、商业、职场等场景中,表达对行动的限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掣肘”是一个具有较强语义色彩的词语,适用于描述在行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限制的情境。掌握其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