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值”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字,常用于表示“价值”、“价格”或“值班”等含义。但在文言文中,“值”的用法和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以下是对“值”在文言文中的主要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文言文中“值”的常见含义
1. 相逢、遇到
“值”可表示“恰好遇到”,多用于叙述事件发生时的偶然性。
- 例句:《后汉书·王符传》:“值天下大乱,遂避地西州。”
- 释义:恰逢天下大乱,于是避难到西州。
2. 相当、对等
表示两者在价值、地位等方面相等或相近。
- 例句:《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虽未直接出现“值”,但类似结构中“值”可表示“相当于”。
- 释义:楚国即使只有三户人家也能灭亡秦国,难道堂堂中国就没有人了吗?
3. 价值、代价
表示某物的价值或所付出的代价。
- 例句:《韩非子·五蠹》:“夫民之轻农事而资食于市也,非不重农事也,其值贵而粟贱也。”
- 释义:百姓之所以轻视农事而依赖市场粮食,不是不重视农事,而是因为粮价高而谷物便宜。
4. 值班、当班
表示担任某种职务或轮班值守。
- 例句:《宋史·职官志》:“诸司官吏,皆有定值。”
- 释义:各司官员都有固定的值班安排。
5. 正逢、正值
表示时间上的正值某个时刻。
- 例句:《左传·宣公二年》:“时值春日,万物复苏。”
- 释义:正值春天,万物复苏。
二、文言文中“值”的用法总结表
用法 | 含义 | 例句 | 释义 |
相逢、遇到 | 恰好遇到 | 《后汉书·王符传》:“值天下大乱,遂避地西州。” | 恰逢天下大乱,于是避难到西州。 |
相当、对等 | 价值、地位相当 | 《史记·项羽本纪》(间接使用) | 楚国虽弱,仍可灭秦,中国岂无能者? |
价值、代价 | 物品的价格或代价 | 《韩非子·五蠹》:“其值贵而粟贱也。” | 粮价高而谷物便宜。 |
值班、当班 | 轮班值守 | 《宋史·职官志》:“诸司官吏,皆有定值。” | 各司官员都有固定值班安排。 |
正值、正当 | 时间上正值某时 | 《左传·宣公二年》:“时值春日,万物复苏。” | 正值春天,万物复苏。 |
三、结语
“值”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丰富,不仅限于现代汉语中的“价值”或“价格”,更广泛地用于描述时间、事件、关系等。理解“值”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献。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上下文,准确判断其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