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为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实现对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升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工作原则
1.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主体。
2. 依法依规、公正公平:在法律框架内开展调解工作,确保程序合法、结果公正。
3. 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坚持源头防控,注重事前预警与事后调解相结合。
4. 群众参与、多元共治: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三、工作职责
责任主体 | 主要职责 |
各级综治办 | 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
村(社区)委员会 | 落实排查任务,及时上报并协助调解 |
民警、网格员 | 负责日常巡查、信息收集和初步调解 |
调解委员会 | 负责具体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
相关职能部门 | 根据职责范围参与重大疑难纠纷的联合调解 |
四、排查方式
1. 定期排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重点排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等常见问题。
2. 动态排查:根据季节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开展专项排查。
3. 走访排查:组织人员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真实诉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4. 信息排查:依托信息化平台,及时获取信访、投诉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五、调处流程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排查登记 | 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台账 |
2. 分析研判 | 根据纠纷性质、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处理层级 |
3. 协调调解 | 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调解,达成共识 |
4. 跟踪反馈 | 对调解结果进行跟踪,确保落实到位 |
5. 归档备案 | 将调解过程和结果归档保存,便于后续查阅 |
六、考核与奖惩
1. 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实行量化评分。
2. 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3. 对因排查不到位、调处不力导致矛盾激化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综治办负责解释和修订。各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总结: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源头治理、依法调处、群众参与,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单位应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制度要求,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性。
以上就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