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阋墙之争的典故译文

2025-10-18 04:19:54

问题描述:

阋墙之争的典故译文,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8 04:19:54

阋墙之争的典故译文】“阋墙之争”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面对外敌时却能共同抵御。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内部虽有矛盾,但在外部压力下仍能团结一致。

一、典故总结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
原文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字面意思 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则能一起抵抗欺辱
引申意义 内部虽有争执,但面对外部威胁时能团结一致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家庭、团体或国家内部虽有分歧,但面对外部挑战时能合力应对

二、译文与解释

原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翻译为:

> 兄弟之间在家中发生争执,但在外面遇到侵犯时却能共同抵御。

这里的“阋”意为争吵、争斗;“墙”指家中的墙壁,象征内部;“御”是抵御,“侮”是侮辱或侵犯。整句话强调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即使内部存在矛盾,也应团结一致。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阋墙之争”最早出现在《诗经》,是周代诗歌中反映社会生活和伦理观念的重要作品之一。古人重视家族和谐,认为兄弟之间的和睦是家庭稳定的基础。然而,现实生活中难免有摩擦,因此“阋墙”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而“外御其侮”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精神。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阋墙之争”常被用来形容:

- 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 团队内部的意见分歧

- 国家或组织在面临外部压力时的团结

它提醒人们,尽管内部可能有不同声音,但在关键时刻应以大局为重,共同应对挑战。

五、结语

“阋墙之争”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表达,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团结不在于没有矛盾,而在于面对困难时能否携手共进。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阋墙之争的典故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