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渟岳峙典故】“渊渟岳峙”是一个出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稳、端庄、有威仪,具有非凡的气度和内在修养。该成语最早见于《文选·左思〈咏史〉》:“渊渟岳峙,不为风移。”后来在历代文人诗词中被广泛引用,用以赞美人物的品格与风范。
一、典故来源
“渊渟岳峙”中的“渊”指深水,“渟”意为静止;“岳”是高山,“峙”为耸立。合起来意思是:深水静止不动,高山巍然屹立,比喻人的气质沉稳、内心坚定、外表庄重。
此成语多用于形容德高望重之人,如古代士大夫、名臣或学者,强调其内敛而不张扬、稳健而不浮躁的性格特征。
二、出处与演变
时期 | 文献名称 | 原文 | 释义 |
汉代 | 《文选·左思〈咏史〉》 | 渊渟岳峙,不为风移。 | 比喻人沉稳坚毅,不受外界影响。 |
宋代 | 《宋史·苏轼传》 | “渊渟岳峙,有大臣之风。” | 赞美苏轼为人正直、气度不凡。 |
明清 | 《明史·王阳明传》 | “渊渟岳峙,不随波逐流。” | 形容王阳明思想坚定、人格独立。 |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渊渟岳峙”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稳重的人,尤其适用于领导力、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等方面。
- 职场:形容一位领导者在危机中沉着应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 教育:用于表扬学生或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
- 文学:作为描写人物形象的常用词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四、总结
“渊渟岳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修外显”的追求,强调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相统一的重要性。无论是古代士人还是现代人,这一成语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比喻人沉稳、庄重、有威仪 |
典故出处 | 《文选·左思〈咏史〉》 |
用法场合 | 赞美人物品德、性格、气度 |
现代意义 | 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
通过了解“渊渟岳峙”的典故与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自我修养与人格魅力。
以上就是【渊渟岳峙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