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的指鹿为马故事的原文】赵高是秦朝末年的重要人物,他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扶持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在权力斗争中,赵高为了试探群臣是否服从自己,便制造了“指鹿为马”的典故,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控制。
一、原文出处
“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此鹿也。’高曰:‘陛下以为是马,何谓鹿乎?’遂问群臣,群臣或默,或言马者,高因诬其言鹿者,皆逐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赵高想发动政变,担心群臣不服从自己,于是先做了一个试验。他拿着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赵高却说:“陛下认为这是马,怎么还说是鹿呢?”接着他问其他大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违心地说是马,赵高就借此诬陷他们,将那些坚持说是鹿的人逐出朝廷。
二、故事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名称 | 指鹿为马 |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 主角 | 赵高、秦二世、群臣 |
| 背景 | 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专权,企图排除异己 |
| 故事内容 | 赵高当众指鹿为马,试探群臣态度,对敢于直言者进行打压 |
| 寓意 | 表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讽刺权臣专横 |
| 影响 | 成为成语,常用于形容权力压迫下的虚伪和欺骗 |
三、历史评价
“指鹿为马”不仅是赵高专权的一个典型事件,也反映了秦朝末年政治腐败、忠良被黜的黑暗局面。这个故事警示后人,在权力面前,忠诚与正直往往面临巨大风险,而虚伪与妥协则可能获得一时之利。
赵高最终因权谋失败,被子婴所杀,但他的行为深刻影响了秦朝的统治结构,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通过这一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的政治斗争,也看到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复杂表现。它提醒我们,面对不公时,保持清醒和勇气尤为重要。
以上就是【赵高的指鹿为马故事的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