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难点: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下雨天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描述自己听到雨声时的感受。然后引入课文题目《听听那冷雨》,让学生思考这个标题有何特别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字音词义。
2.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 分析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探讨作者是如何描写雨景的?
- 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这些手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2. 分析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要提到小时候的事情?
- 这些回忆与当前的场景有什么联系?
- 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 分析第三部分(第10-14自然段),讨论作者最后是如何结束全文的?
- 这样安排有何深意?
- 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结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作者,在异国他乡听到熟悉的雨声会作何感想?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传递出的思想内涵。
四、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简短的赏析。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雨”,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你对雨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