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番茄太阳”这一特殊意象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同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所传递出的人间温暖与希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番茄太阳”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并以此来抒发内心深处复杂细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包括但不限于课文录音、图片资料等辅助材料;同时也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事先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上的互动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盲童生活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盲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番茄太阳”》。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问题:“番茄太阳”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精读感悟
1. 分段落研读:
-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述盲童明明给作者带来的触动;
- 第三部分(第10-16自然段):揭示“番茄太阳”的真正含义。
2. 小组讨论: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明明为什么能让作者感受到“番茄太阳”的温暖?
3. 全班交流分享心得,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四)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或者讲述一件让自己感到温暖的小事。以此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总结归纳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番茄太阳”不仅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章节的题目。
3. 查阅更多关于残疾人励志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展示。
六、板书设计
《“番茄太阳”》
| 人物 | 明明 |
| --- | --- |
| 主题 | 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
| 特殊意象 | 番茄太阳 |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相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