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着窗帘,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我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是一张白纸和一支笔。此刻,它们就像两个沉默的敌人,静静等待着我的投降。
其实,我本可以放弃。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篇文章毫无意义。老师布置的题目枯燥无味,同学们也都在抱怨,似乎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提不起劲来。但奇怪的是,每当我想放下笔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画面——那是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才七八岁,有一次跟着父亲去钓鱼。他教我如何甩竿、如何观察浮标,而我却总是心不在焉。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却更喜欢追逐蝴蝶。结果,整整一下午,我一条鱼也没钓到,而父亲却满载而归。回家后,他没有责备我,只是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有时候我们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不会有任何收获。”
这句话一直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如今,当我面对这篇作文时,它再次浮现出来。是啊,如果我选择放弃,那岂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即使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不够精彩,甚至不被认可,至少我曾经尝试过,至少我没有让自己后悔。
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题目。“我本来可以放弃”,这短短几个字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与挣扎。人生中,这样的时刻并不少见。比如考试失利时,我们会想“我本来可以考得更好”;面对失败时,我们会感叹“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然而,这些假设终究无法改变过去,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当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想到这里,我提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句话:“我本可以选择放弃,但我选择了坚持。”接下来的文字渐渐流淌而出,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倾诉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回忆起那些让我感到迷茫的日子,也描绘出自己对未来微弱却坚定的期待。
当最后一句话落笔时,窗外的风似乎停了,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抬起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脸上多了一丝释然的笑容。
或许,这篇作文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但它记录了我的成长,也提醒了我一个道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还有信念,就没有什么是真正无法跨越的障碍。因为,放弃从来都不是唯一的答案。
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温柔地包裹着一切。我知道,这一晚,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