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志愿服务条例》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就通过问答的形式,来深入了解这部法规。
问:什么是志愿服务?
答: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问:志愿服务的原则是什么?
答: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
问:谁可以成为志愿者?
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成为志愿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参与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志愿服务。
问:志愿服务组织有哪些职责?
答: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依法登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保险等方面的保障,并如实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等信息。
问:如何保障志愿者的权益?
答: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并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鼓励和支持其他单位和个人为志愿者提供便利和优惠。
问: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纠纷怎么办?
答: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问:违反《志愿服务条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答:对于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关于《志愿服务条例》的一些基本知识问答。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这一法规,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