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全诗原文及赏析

2025-05-26 23:58:42

问题描述: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全诗原文及赏析,求解答求解答,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6 23:58:42

在古代诗词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句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之中。然而,这一句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出自一首完整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寻这首诗的全貌,并对其加以深度赏析。

原文出处

这句诗最早见于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平山堂》:

> 《西江月·平山堂》

>

>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秋。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扬州平山堂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心境的抒发,展现了他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全诗赏析

一、画面之美:溪水映月,风月无边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迷人的夜景图。溪流潺潺,明月高悬,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月光洒在水面如同碎玉般闪耀。“琼瑶”本意为美玉,在这里用来形容溪水中的月影,生动地表现了月色的晶莹剔透和溪水的澄澈纯净。诗人感叹如此美好的景色不该被轻易破坏,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珍惜自然、敬畏天地的情怀。

二、情感之深:忧思与释然并存

紧接着,“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他卸下鞍马,倚靠在桥头小憩,耳畔传来杜鹃鸟的啼叫,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从“解鞍”到“倚枕”,再到“听杜宇”,诗人似乎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由最初的忧愁转为平静。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他对人生困境的坦然接受,更彰显了其旷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三、哲理之思:物我合一,天人和谐

整首词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寄寓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一方面,他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愿让外力干扰这份宁静;另一方面,他又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世事变化,认为一切皆为自然规律使然。这种物我合一的思想,使得诗歌超越了单纯写景叙事的范畴,上升到了哲学高度,给人以启迪。

总结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它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苏轼借景抒情,以景寓理,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因如此,这首词才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争相效仿的经典之作。当我们再次吟诵此句时,不妨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那份来自千年前的诗意与哲理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