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供详细的翻译和学习指导。
课文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课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经给人家耕地,有一次他停下锄头走到田埂上休息,心中充满惆怅,说:“如果有一天能够富贵,请不要忘记彼此。”其他耕地的人笑着回答他:“你不过是个替别人种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了口气说:“唉!小小的麻雀怎么能理解大雁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的七月,朝廷征召贫民去渔阳戍边,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和吴广都被编入队伍中,担任屯长。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错过了到达渔阳的时间。按照当时的法律,误了期限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家而死吧!”陈胜接着说道:“天下百姓长期受秦朝暴政的压迫。我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不应该继承皇位,真正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帝而被流放到外地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并没有犯罪却被杀害了。老百姓大多知道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还有项燕是楚国的将军,屡立战功,爱护士兵,深受楚国人爱戴。有人认为他已经死了,也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如果我们现在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响应,一定会有很多人支持我们的。”
学习要点
1. 背景知识:了解秦朝末年的社会状况以及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2. 人物分析:分析陈胜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3. 语言特色:注意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 重点词汇:
- 苟:如果
- 辍:停止
- 太息:叹息
- 倡:倡导
5. 问题探讨:思考陈胜为何选择以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义?
参考答案
1. 陈胜为何提出“苟富贵,无相忘”?
- 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他不甘平凡的心态。
2. 陈胜为何认为起义是正确的选择?
- 认为即使失败也是死,但为国而死更有意义,并且利用了人们对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同情心理来争取民心。
通过以上自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陈涉世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培养自己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