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只关注葫芦的生长,而不注意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葫芦变黄、掉落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要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表面,忽视内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认读“葫芦、藤、蚜虫”等生字词;
-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大意;
-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体会寓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 培养学生从细节中发现道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懂得做事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
-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角色头饰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葫芦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
接着播放一段关于葫芦生长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藤蔓、蚜虫、奇怪”等;
3. 分组朗读,教师纠正发音,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
- 介绍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但不关心叶子;
- 邻居提醒他叶子上有蚜虫,他却不以为然;
- 第三段:葫芦慢慢变黄、掉落,他感到后悔。
2. 问题引导:
- 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只关心葫芦,而不关心叶子?
- 邻居为什么要提醒他?他为什么没有听?
- 最后葫芦为什么会掉?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体验人物心理,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
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只看结果、忽略过程’的事情?”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交流。
2. 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关注整个过程。就像种葫芦一样,叶子生病了,葫芦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要学会全面思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从〈我要的是葫芦〉中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
我 要 的 是 葫 芦
只看葫芦 → 忽略叶子
不听劝告 → 后果严重
事物相连 → 全面看待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训练,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