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泊船瓜洲》。
- 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 难点: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诗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PPT课件、配乐朗诵音频、古诗书写范例。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王安石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有没有特别想念家乡的时候?”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认真听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3. 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强调停顿和重音。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京口瓜洲一水间”,介绍地理位置,理解“一水间”的意思。
- “钟山只隔数重山”,说明诗人所处位置与家乡的距离。
- “春风又绿江南岸”,重点分析“绿”字的妙用,体会其生动形象。
- “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内心的情感。
2. 小组讨论:
- “你认为‘绿’字为什么用得好?”
-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3. 教师点拨:
- 解释“绿”字的拟人化手法,增强画面感。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四)拓展延伸(8分钟)
1. 对比阅读:
- 展示其他思乡类古诗,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2. 写作练习:
- 请学生以“我最想念的……”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亲人或家乡的感情。
(五)总结升华(4分钟)
教师总结: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饱含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绿’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次离别或思念。
五、板书设计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情感:思乡之情
语言:炼字精妙(“绿”)
意境:情景交融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注重朗读与品析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个别环节上,时间分配略显紧张,今后可进一步优化教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