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

2025-07-01 19:44:43

问题描述: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19:44:43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阴符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道家典籍,相传为黄帝所作,内容深奥玄妙,涵盖天文、地理、兵法、养生等多个领域。其文字简练,寓意深远,历来被视为道家思想的精髓之一。本文将完整呈现《阴符经》原文,并结合历代注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阴符经》原文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念生于情,灭于情。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下篇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之辐,天地之根。

五行之宗,生于一,成于十。

化生万物,不可称名。

夫欲无为,必先知道。

道者,万物之奥。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故曰:「圣人之道,阴阳而已矣。」

二、注释与解析

上篇注解: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意思是说,观察自然运行的规律,掌握其中的变化法则,就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核心思想。

-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此句强调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天地滋养万物,万物又为人提供资源,人则反过来影响万物。这种循环关系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

-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三盗”指天地、万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才”即天、地、人。只有三者协调,才能维持世界的平衡。

-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性。适时而行,身体和万物才能保持和谐。

-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人们只看到表面的神奇,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中篇注解:

-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比喻专注可以弥补感官的不足,强调内在感知的重要性。

-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专注于一个方向,可以事半功倍。说明专注力在修行或实践中至关重要。

- “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不断反复思考和实践,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 “心生于物,死于物;念生于情,灭于情。”

心灵容易受外物影响,情绪也会导致心灵的迷失。提醒人要超越物质和情感的束缚。

-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好处往往来源于困难,而危险也可能来自善意。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

下篇注解:

-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静是自然的根本状态,万物由此而生。强调“静”的重要性。

-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天地运行缓慢而持续,阴阳相互转化,推动万物变化。

-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圣人了解自然规律,不是去违背它,而是顺应并加以运用。

-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最高层次的“静”,是连历法也无法完全描述的,说明其玄妙难测。

- “夫欲无为,必先知道。”

要做到“无为”,首先要明白“道”的本质。这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三、结语

《阴符经》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它不仅是一部道家经典,更是一部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全面指导书。通过研读与实践,我们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实现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

如需进一步探讨《阴符经》中的具体篇章或应用方法,欢迎继续交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