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篇小说通过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贫穷的生活中,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与高尚的情操,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并感受作者所传达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同时,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的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与无私,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 引导学生思考“穷”与“富”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难点:把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以及对“穷”这一主题的深层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度。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以问题导入:“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穷’?是物质上的匮乏,还是精神上的贫乏?”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圈画重点词语,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落分析,重点讲解桑娜收养孩子的心理活动,体会她的矛盾与坚定。
- 结合渔夫的言行,感受他与妻子之间的默契与相互支持。
-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如“寒风呼啸”“屋外漆黑一片”,体会当时的艰苦生活。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讨论:“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 阅读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片段,拓宽文学视野。
5. 总结升华(5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人物品质,强调“穷”并不等于“丑”,而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六、板书设计
```
穷人
|
桑娜与渔夫 → 收养孤儿
|
善良、无私、坚韧
|
精神富足 > 物质匮乏
```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身边一个让你感动的“穷人”故事。
2. 选择文中一处心理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仍较薄弱,今后需加强引导与训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