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悠远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全诗如下: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开篇即点出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传说中仙人驾鹤飞升,留下空楼一座,引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这里的“昔人”并非特指某一人,而是泛指那些曾经在黄鹤楼留下足迹或传说的人物,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黄鹤一去不返,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白云千载空悠悠”则以自然之景映照出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给人以无限遐想。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眼前的实景。阳光下的汉阳城清晰可见,岸边的芳草茂盛,生机勃勃。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热爱。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西下,归家的方向模糊不清,江面烟波浩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忧愁。这种情感的表达含蓄而深远,令人动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生动;既有自然的壮美,又有人生的感慨。崔颢通过黄鹤楼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与哲理。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面对变化,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