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注释与赏析:
《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著名音乐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文中通过“高山流水”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情谊珍贵的主题。
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则能准确理解他琴声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无论伯牙弹奏的是高山的巍峨,还是江河的奔涌,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给予极高的评价。这种心灵上的共鸣,使得两人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
然而,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世上再无能真正理解自己音乐的人,于是摔碎了琴,断绝了琴弦,从此不再弹琴。这个举动不仅是对友情的极致怀念,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失落与孤独。
这篇短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成为中国文化中“知音”这一概念的典范之作。它提醒人们珍惜身边那些能够理解自己、陪伴自己的人,因为真正的知己,往往比财富和地位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