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含答案】在近年来的语文考试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成为中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说明文、新闻报道等非传统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部分依然占据一定比重,且题目设计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不以段落形式呈现的、由多个独立片段组成的文本材料,如表格、图表、地图、广告、通知、说明书、新闻摘要、对话等。这类文本通常没有明确的逻辑顺序,但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需要读者通过对比、归纳、推理等方式进行整合和理解。
二、2020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分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图表类题目:如统计图、柱状图、饼图等,要求考生根据图表内容回答问题。
2. 信息提取类题目:从多段文字或不同来源的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
3. 比较分析类题目: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4. 判断与推理类题目: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推断,得出结论。
例如,一道典型的题目可能是提供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统计数据、市民意见、专家建议等内容,然后要求考生回答以下问题:
- 垃圾分类在哪些地区推广得较好?
- 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如何?
- 专家提出了哪些建议?
三、答题技巧与策略
1.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词,避免答非所问。
2. 快速浏览材料:先通读所有材料,了解整体内容,再逐项分析。
3. 关注细节:注意数字、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4. 归纳总结:将分散的信息整合成条理清晰的答案。
5. 语言规范: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口语化。
四、参考答案示例(节选)
题目: 根据下面的图表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
某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单位:百分比)
| 年份 | 知晓率 | 参与率 |
|------|--------|--------|
| 2018 | 65%| 40%|
| 2019 | 78%| 55%|
| 2020 | 85%| 68%|
文字材料:
2020年,该市加大了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并在社区设立了更多的分类垃圾桶。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奖励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问题:
1. 从2018年到2020年,该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增长了多少?
2.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垃圾分类参与率上升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知晓率从65%增长到85%,增加了20个百分点。
2. 主要原因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增设分类垃圾桶、出台奖励机制等。
五、结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科学的答题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提升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