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文学素养测试样题及答案】在当今语文教育日益重视综合素质与文学素养的背景下,各类作文赛事成为学生展示写作能力与文化积淀的重要平台。其中,“创新作文大赛”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调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024年举办的“第十三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特别设置了“文学素养测试”环节,旨在通过系统化的题目设计,全面考察参赛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与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本次初赛中部分样题及其参考答案,供广大师生了解考试内容与命题方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
A. 鲁迅
B. 老舍
C. 郭沫若
D. 巴金
答案:D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文天祥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答案:A
3. 《红楼梦》的作者是:
A. 曹雪芹
B. 吴承恩
C. 罗贯中
D. 施耐庵
答案:A
4.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李白的作品?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答案:B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的作者是:
A. 顾宪成
B. 张岱
C. 王阳明
D. 朱熹
答案: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简要说明《论语》的主要思想,并举例说明其中的一句经典语录。
参考答案: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与“礼”。孔子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以礼制规范社会秩序。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仁”的具体体现,强调推己及人、尊重他人。
2. 请结合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文学素养”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文学素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掌握,更是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它包括对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的感知力。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与历史,提升审美情趣与思维深度。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 “他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那是一片未曾踏足的土地,也是一段未曾经历的人生旅程。他明白,前方的路并不平坦,但他依然选择前行。”
这段话出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并分析这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野草》中的某篇散文。文中通过描写主人公站在高处远望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孤独、迷茫与坚定交织的情感。尽管前路艰难,但主人公依然选择坚持前行,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与对未来的希望。
四、写作题(30分)
请以“文学,照亮心灵的灯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 文学作品如何影响人的心灵成长?
- 举例说明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及其带给你的启示。
- 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实,谈一谈文学在当代的意义。
结语:
“第十三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文学素养测试”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这样的测试,学生们得以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希望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成长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