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饮食安全教育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饮食安全常识,认识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2.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3.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素材(如腐烂水果、过期食品、不洁餐具等)
- 食物实物或模型(如干净与不洁的食物对比)
- 《饮食安全儿歌》音频或PPT课件
- 教学挂图或绘本《小明的午餐》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每天吃饭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比如吃坏肚子或者吃到奇怪的东西?”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兴趣。
2. 新授内容(10分钟)
(1)观看图片或视频,讨论什么是“安全的食物”和“不安全的食物”。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不安全食品图片,如发霉的面包、过期的饮料、没有清洗的蔬菜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食物的问题。
(2)讲解饮食安全小知识:
- 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 饭前便后要洗手。
- 不随便吃陌生人的食物。
- 瓜果蔬菜要洗净再吃。
3. 游戏互动(10分钟)
游戏名称:安全小侦探
玩法:将一些食物图片放在桌上,其中混入几张不安全的图片(如发霉、变色、过期等),请幼儿轮流找出不安全的食物,并说明原因。
4. 歌曲学习(5分钟)
播放《饮食安全儿歌》,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帮助记忆安全饮食的知识。
5. 情景模拟(5分钟)
设置情景:如“小明在超市拿了一瓶过期的酸奶”,让幼儿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饮食安全很重要”,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食物是否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家园共育:发放“饮食安全小贴士”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引导孩子关注饮食安全。
- 区角活动:在教室设置“健康小厨房”区域,提供安全食材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通过图片、游戏和歌曲等多种形式,增强了他们的饮食安全意识。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可灵活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