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登岳阳楼记陈与义

2025-07-08 21:19:15

问题描述:

登岳阳楼记陈与义!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21:19:15

登岳阳楼记陈与义】站在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水,波光粼粼,浩渺无边。风拂面而来,带着湖水的湿润与历史的沉香。这一刻,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共饮一壶酒,同赏一江秋色。

陈与义,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家国情怀为主,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而《登岳阳楼》这首诗,正是他晚年之作,虽历经风雨,却依然不失其气节与才情。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洞庭湖在东,长江在西,夕阳缓缓西沉,湖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波澜。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在动荡的时代中,诗人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是吴越之地的分界,心中却满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徘徊于湖山之间,黄昏将至,思绪万千。此时此刻,他不仅是在欣赏风景,更是在思索人生与家国的命运。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此句道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艰辛与孤独。他曾因战乱而辗转流离,历经三年多的困顿,如今登高远望,心中更是百感交集。这种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迷茫,构成了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最后两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白发苍苍,面对古迹,风霜满面,岁月无情。老树参天,湖水茫茫,一切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

《登岳阳楼》虽短,却字字珠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怀之作。陈与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心境,也寄托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今日重读此诗,仍能感受到那份沉郁与悲凉,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份不屈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岳阳楼依旧矗立,洞庭湖依旧浩荡,而诗人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山水之间,成为后人不断追寻的风骨与气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