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同情与敬意。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一、原文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二、注释
- 悯农:怜悯农民。
- 粟:谷物,泛指农作物。
-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获的粮食非常多。
- 四海无闲田:天下没有闲置的土地,形容全国都在耕种。
- 犹饿死:仍然饿死,说明尽管丰收,但农民依然生活艰难。
三、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子。
天下的土地都被开垦利用,
可农民却依然饿死在田间。
四、赏析
《悯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在丰收背后的悲惨命运。诗中通过“春种一粒粟”与“秋收万颗子”的对比,突出了农民的辛勤与付出;而“四海无闲田”则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广泛性与重要性。然而,尽管如此,“农夫犹饿死”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使丰收,农民依旧无法摆脱饥饿的命运。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尖锐的现实问题。李绅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底层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五、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却结构紧凑,寓意深远。
2. 对比鲜明:通过“春种”与“秋收”、“丰收”与“饿死”的强烈对比,增强情感冲击力。
3. 主题深刻:不只写景,更重抒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六、结语
《悯农》虽然篇幅短小,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写照,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无声控诉。读罢此诗,令人不禁感慨万千,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