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原文及评析】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是一首描写诗人夜宿山中友人住所,等待友人却未等到的抒情之作。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晚晖。
忆我多时,与君同醉。
但恨无酒,空对芳菲。
今夕何夕,灯火照庭闱。
欲将心事,托付明月归。
而君不来,独坐长夜微。
评析:
这首诗以“宿业师山房”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傍晚离开青山,跟随山月归去的情景。开头两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仿佛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则是对身后的山道和远处山色的回望,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思与留恋。
诗中提到“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说明诗人与友人一同来到山中人家,受到热情接待。这里的“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晚晖”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夜晚的美景,绿竹在月光下显得清新雅致,红莲在夕阳余晖中更显柔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画面。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忆我多时,与君同醉”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但恨无酒,空对芳菲”则流露出因未能共饮而感到遗憾的情绪。诗人试图将心中的思念寄托于明月,希望它能将心事传达给远方的朋友,但最终还是“而君不来,独坐长夜微”,表现了诗人孤独、失落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期待与无奈之情。语言虽平实,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孟浩然诗歌中那种淡泊宁静、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
结语: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读者在欣赏诗中优美意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对友情的渴望与等待中的孤寂。这正是孟浩然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