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鱼我所欲也》(孟子)理解性默写(带答案)x

2025-07-15 21:50:27

问题描述:

《鱼我所欲也》(孟子)理解性默写(带答案)x,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21:50:27

《鱼我所欲也》(孟子)理解性默写(带答案)x】《鱼我所欲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代表作之一,出自《孟子·告子上》。文章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强调道德操守高于生命价值,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思想内涵,以下是一份针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便于复习与巩固。

一、理解性默写题(填空式)

1.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二者不可得兼”的“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生、义

2. 文中用“舍鱼而取熊掌”来类比“舍生而取义”,这体现了孟子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答案:类比论证

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当“生”与“义”发生冲突时,应选择__________。

答案:义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本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6. 孟子指出,“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乡”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从前、过去

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会损害人的道德原则。

答案:万钟于我何加焉

8. 文章中提到“此之谓失其本心”,其中“本心”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人的善良本性或良知

9.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会“失其本心”,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贪图富贵、利欲熏心

10.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二、简答题(理解与分析)

1. 请简要说明《鱼我所欲也》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文章通过“舍生取义”的观点,强调道德操守高于生命价值,主张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应坚持正义与仁德,体现了孟子“义重于生”的人生价值观。

2. 作者为什么要用“鱼”和“熊掌”作为比喻?

答:因为“鱼”象征普通的欲望,“熊掌”象征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在面对不同价值选择时,应该优先考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物。

3.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答:在现代社会中,“舍生取义”虽不再指真正的牺牲生命,但可以理解为在关键时刻为了正义、真理或他人利益而放弃个人私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拓展思考

1. 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需要“舍生取义”的精神?为什么?

答:仍然需要。虽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面对是非、善恶、公义与私利的冲突时,“舍生取义”依然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2. 孟子的观点与孔子的“仁”思想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在于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不同点在于孟子更加强调“义”的重要性,并将“义”置于“仁”之上,主张在必要时可以舍生以成义。

四、总结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篇章,更是现代人思考人生价值与道德选择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本文的理解与背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思辨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提示: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适用于语文教学、复习备考及阅读理解训练,可作为教师备课资料或学生自主学习材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