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 掌握词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朗读、背诵全词。
-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提升语言感知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
-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梅花的象征意义,掌握朗读技巧。
- 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借梅花抒发的情感,感悟词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如梅花图)、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陆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冬天里的花吗?有一种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绽放,它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梅花”,并展示梅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词——《卜算子·咏梅》,看看古人是如何赞美梅花的。”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强调“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整首词为南宋诗人陆游所作。
- 字词讲解:
解释“驿外”“断桥”“寂寞”“黄昏”等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分句讲解:
教师逐句分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例如: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梅花独自开放在荒凉的地方,无人欣赏。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黄昏时分,风雨交加,梅花更加孤独。
- 情感体验:
提问:“你觉得梅花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梅花虽处困境却依然坚持开放的精神。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联系实际:
讨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梅花一样的人或事?”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坚强”“独立”的理解。
- 对比阅读:
展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中梅花形象的不同,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梅花精神。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了解了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的景象,感受到作者借梅花表达的高洁品格和坚定信念。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梅花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勇敢前行。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背诵《卜算子·咏梅》。
-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一朵“梅花”,可以是人、事、物。
- 查找更多关于梅花的诗句,进行积累。
五、板书设计:
```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梅花:坚强、孤高、不屈
主题:借梅言志,表达高洁情操
```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逐步走进古诗词的世界,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对诗词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