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
2. 掌握诗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画面感,体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象征意义。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背景,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寄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朗读全诗,注意节奏与情感的把握。
2.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教师逐句讲解:
- “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秋夜雨景,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
- “平明送客楚山孤”:点明时间与地点,表现诗人送别友人的孤独心境。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全诗的亮点,借“冰心”“玉壶”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
2. 引导学生思考:
- 为什么诗人要用“冰心”来比喻自己的心?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悲伤?是坚定?还是两者兼有?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介绍王昌龄的生平,说明他仕途坎坷,但始终坚守节操,为后人所敬仰。
2. 结合其他送别诗,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不同诗人表达送别情感的方式。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诗歌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可更多地结合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板书设计】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部分学生能联系作者经历进行合理推测,整体课堂氛围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