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全诗】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诗词之一。该词创作于1935年,正值红军长征途中,展现了革命者在艰难险阻面前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娄山关的险峻与坚固,象征着革命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整首词不仅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以下为《忆秦娥·娄山关》的全文及简要分析:
二、《忆秦娥·娄山关》全诗内容
诗句 | 解释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冬日寒风凛冽,清晨的天空中大雁鸣叫,霜气弥漫,月色清冷。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天气寒冷,战马踏雪的声音细碎,军号声低沉。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娄山关高耸险峻,如同铁铸一般,但如今我们重新开始跨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从头再来,面对如海的群山,夕阳如血般壮丽。 |
三、诗词背景与意义
- 创作背景:1935年2月,红军第二次攻占娄山关,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胜利。毛泽东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词,表达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
- 艺术特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有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现实意义:不仅是对过去战斗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激励,象征着中国革命的坚韧不拔。
四、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不仅是对娄山关地理特征的写实,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勇气。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可参考相关党史资料或毛泽东诗词集。
以上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全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