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是什么意思】“拍案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愤怒、激动或震惊而突然站起,表现出强烈的反应。这个成语多用来描述在听到令人震惊的消息、看到不公之事或受到极大触动时的情绪爆发。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拍案而起 |
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释义 | 形容因愤怒、激动或震惊而突然站起,表示情绪激烈。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闻之者莫不切齿,有识之士皆扼腕叹息,拍案而起。”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情绪的激烈反应,常用于文学或口语中。 |
近义词 | 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愤愤不平 |
反义词 | 静若处子、心平气和、无动于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对不公正现象的愤怒 | 他听完报告后拍案而起,痛斥这种腐败行为。 |
被激怒后的反应 | 听到对方的侮辱,他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
看到感人故事后的激动 | 看到那个英雄事迹,她拍案而起,感动得热泪盈眶。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拍案而起”仅用于愤怒,其实它也可以表达激动、震撼等情绪。
- 语气轻重:该成语通常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不适合用于平淡或日常对话中。
- 搭配问题:一般不与“坐下来”等动作搭配使用,否则会显得语义冲突。
四、总结
“拍案而起”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时的强烈反应。它不仅表达了愤怒,也包含了震撼、激动等多种情绪。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可参考相关成语词典或文学资料。
以上就是【拍案而起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