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盘桓古今异义

2025-10-14 10:19:55

问题描述:

盘桓古今异义,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4 10:19:55

盘桓古今异义】“盘桓”一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演变,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本文将从古今语义差异的角度出发,对“盘桓”的词义进行总结与对比,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演变过程。

一、词语概述

“盘桓”是一个具有较强文学色彩的词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写人或物的停留、徘徊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盘桓”的使用范围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中,“盘桓”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二、古今词义对比

时期 词义 例句 说明
古代(先秦至唐) 指停留、徘徊,多用于描述人或动物的行动状态 《诗经·小雅》:“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虽未直接出现“盘桓”,但类似意象常见) 此时“盘桓”多用于描写人物的徘徊不前或留恋不舍
宋元时期 引申为逗留、拖延,带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水浒传》:“林冲盘桓了数日,终觉此地不宜久留。” 表示长时间停留在某处,有消极意味
明清时期 多用于文人墨客的抒情表达,带有诗意 《红楼梦》:“宝玉盘桓于花下,心绪难平。” 强调情感上的停留,多用于描写心境
现代汉语 延续古典用法,但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 “他盘桓在旧地,不愿离去。” 保留了古义,但使用频率较低

三、总结

“盘桓”一词从古至今经历了从动作描写到情感表达的演变。在古代,它主要表示物理上的停留或徘徊;到了明清时期,开始融入更多情感色彩;而现代汉语中,虽然仍保留其基本含义,但使用场景较为有限,多出现在文学或正式语境中。

因此,“盘桓”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时间、空间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注: 本文内容基于对古籍及现代汉语使用情况的综合分析,力求还原“盘桓”一词的真实语义变迁,避免过度解读或主观臆断。

以上就是【盘桓古今异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