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千二百里】“其间千二百里”出自《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描述了三峡地区山势险峻、水流湍急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交通的艰难与速度。
一、
“其间千二百里”是对三峡地区地理距离的简要概括,反映了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约1200里的路程。在古代,这段旅程需要依靠舟船和马匹,耗时较长。文中通过对比“乘奔御风”的速度,强调了江水的迅猛和行船的困难。这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描述,更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毅力的赞美。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水经注·江水》 |
原文 | “其间千二百里” |
意义 | 描述从白帝城至江陵的地理距离,约1200里 |
背景 | 三峡地区山高水急,交通不便 |
作用 | 表现江水之迅疾,行船之艰难 |
文化价值 | 展现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适应能力 |
现代意义 | 成为描写三峡风光的重要文学素材 |
三、延伸思考
“其间千二百里”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时间与意志的考验。在古代,人们需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依靠经验和智慧完成长途跋涉。如今,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这段距离早已不再是障碍,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四、结语
“其间千二百里”作为一句简洁有力的表述,凝聚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悟。它不仅记录了一段地理上的距离,也承载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及这句话,仿佛能听到江水奔腾的声音,感受到古人穿越山水的坚定步伐。
以上就是【其间千二百里】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