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三寸不烂之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口才极好,善于言辞表达。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也隐含了其在沟通和说服他人方面的高超技巧。
一、成语释义
- 字面意思:三寸长的舌头,不会生锈或破裂,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
- 引申意义:指人具有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言语影响他人、说服别人,甚至在辩论中占得上风。
二、出处与历史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中提到:“毛遂曰:‘臣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之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耳。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今公为楚相,使秦攻楚,必危矣。’……遂定从于殿上。毛遂比至楚,……(赵)王曰:‘先生……可使乎?’对曰:‘可。’……遂与(赵)王定,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里“三寸之舌”指的是毛遂的口才,他凭借自己的言辞说服楚国出兵援助赵国,最终成功达成合纵联盟。
三、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描述 |
赞美他人 | 如:“你这三寸不烂之舌,真是让人佩服。” |
自我调侃 | 如:“我虽然嘴上功夫不错,但做事还是得靠实际行动。” |
文学作品 | 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口才,如小说、剧本等 |
商业谈判 | 指某人在谈判桌上表现出色,能言善辩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妙语连珠、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舌战群儒 |
反义词 | 默默无言、笨嘴拙舌、词不达意、沉默寡言 |
五、总结
“三寸不烂之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重要性。它不仅适用于日常交流,也常用于文学、政治、商业等多个领域。拥有良好的口才,不仅能提升个人魅力,还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三寸不烂之舌 |
含义 | 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
出处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使用场景 | 赞美、自嘲、文学、谈判等 |
近义词 | 妙语连珠、能言善辩、口若悬河 |
反义词 | 默默无言、笨嘴拙舌、词不达意 |
通过了解“三寸不烂之舌”的含义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更有效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以上就是【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