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周公恐惧流言日全诗赏析

2025-10-25 19:20:58

问题描述:

周公恐惧流言日全诗赏析,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5 19:20:58

周公恐惧流言日全诗赏析】《周公恐惧流言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行路难》,全诗为:

> 长安城头头白乌,半向君王告老夫。

> 乌啼之处官家急,鸦噪之时百姓呼。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 向使当初身不遇,一生长对水云愁。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忠良被谗、奸佞得势的不满与感慨。

一、诗歌

该诗以“长安城头头白乌”起兴,描绘了京城中乌鸦鸣叫的景象,象征着朝廷内部的动荡与不安。接着通过“乌啼之处官家急,鸦噪之时百姓呼”,进一步渲染出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诗中重点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周公和王莽,来表达对忠臣遭谗、小人得志的深刻批判:

- 周公是西周时期的贤相,辅佐成王,却在流言蜚语中一度被怀疑,险些失去信任。

- 王莽则是汉朝末年的权臣,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中谋权篡位,最终成为篡位者。

诗人借此讽刺当时社会的虚伪与不公,指出真正的忠臣往往在危难时刻受到误解,而奸佞之人却能伪装得体,蒙蔽视听。

最后两句“向使当初身不遇,一生长对水云愁”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惆怅,感叹如果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乱世,也许就不会有如此深重的忧愁。

二、诗歌赏析表

项目 内容
作者 李贺(唐代)
出处 《行路难》
主题思想 批判忠臣受谗、奸佞得势的社会现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个人命运的感伤
主要意象 白乌、乌啼、鸦噪、水云等,象征动荡、混乱与忧愁
历史人物 周公、王莽,用作对比,突出忠奸之别
艺术手法 对比、借古讽今、象征、抒情
情感基调 悲愤、无奈、忧郁
语言风格 凝练含蓄,富有哲理与讽刺意味

三、结语

《周公恐惧流言日》虽短,却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李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忠奸对立、真假难辨的主题,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周公恐惧流言日全诗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