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成语的意思】“水深火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极其困苦、痛苦不堪的境地。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故曰:‘若就汤’。”后来引申为形容百姓处于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如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水深火热 |
| 拼音 | shuǐ shēn huǒ rè |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痛苦不堪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社会动荡、战乱或压迫下的人民苦难 |
| 近义词 | 民不聊生、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水深火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原意是指人民渴望得到解救,就像干渴的人渴望看到云彩一样。后来,“水深火热”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人民所处的极端困难和痛苦状态。
在历史中,每当国家动荡、战争频繁时,百姓常常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因此这个成语也被广泛用于文学、政治和社会评论中。
三、使用示例
1. 古代用法
“今夫民之疾痛,犹水深火热,而君不能救。”——《孟子》
2. 现代用法
- “战争让许多家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 “他目睹了家乡人民在灾后生活的水深火热。”
四、总结
“水深火热”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引用,以强调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中文表达方式,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与社会背景中的人民疾苦。
以上就是【水深火热成语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