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人们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密切相关。
相传,晋文公年轻时曾流亡在外多年,期间得到了一位忠臣介子推的辅佐。介子推忠心耿耿,甚至在晋文公最困难的时候割股肉给他充饥。后来晋文公即位,想要封赏介子推,但介子推却隐居山林,不愿接受封赏。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抱树而亡。
晋文公悔恨不已,将介子推安葬后,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以纪念这位忠臣。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并,清明节也成为了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踏青、插柳等活动。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人表达对祖先敬意和享受春天美景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