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好利》是一篇古代寓言性质的短文,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中贪婪与逐利的一面。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常被后人引用以警示世人。
原文如下:
> 晋人有好利者,见市中有卖金者,趋而问曰:“此金何价?”曰:“百金。”遂取金而去。市人共执之,曰:“此非汝金也。”曰:“吾闻其价百金,故取之。”市人笑曰:“汝不知其为金,而但知其价,是汝之愚也。”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晋国有一个贪图利益的人,看见市场上有人卖金子,便赶紧上前问道:“这金子多少钱?”卖金的人回答:“一百金。”于是这个人就拿了金子离开。市场上的其他人抓住他,说:“这不是你的金子。”那人说:“我听说它值一百金,所以才拿走的。”众人笑着说:“你不知道这是金子,只知道它的价格,这就是你的愚蠢之处。”
这篇短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些人只看到事物的价值,却忽视了其本质,最终因盲目追求利益而陷入困境。作者借此讽刺那些只重金钱、不辨真伪的人,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价值”所迷惑。
此外,文中“晋人”一词,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中普遍存在的逐利倾向。晋国地处中原,商业活动较为频繁,这种“好利”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总的来说,《晋人好利》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弱点。它告诫我们,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与智慧,切勿因一时之利而失去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