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斯福新政》。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的第三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调整”。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应对经济大萧条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典范,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理解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增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史料分析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政策背景仍需引导。他们对现实问题较为敏感,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现实案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新政中“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史料等素材,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出“罗斯福新政”的主题。
2. 新课讲授(25分钟)
- 背景分析:介绍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内容讲解:分点讲述罗斯福新政的“三R”原则(复兴、救济、改革),包括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措施。
- 影响探讨:分析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影响,以及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0分钟)
设置问题:“罗斯福新政是否成功?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评,总结观点。
4. 巩固练习(5分钟)
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提升(5分钟)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强调新政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启示,鼓励学生关注现实中的经济政策。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和启发,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但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进一步优化,部分环节略显仓促,今后将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