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背诵并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8的乘法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 难点:理解8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练习纸、小棒或积木(用于直观演示)。
-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8的乘法口诀表”空白表格,用于填写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8。你们知道8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吗?”
接着,教师展示一个与8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8只手、8个苹果、8只小动物等),引导学生说出“8个几”的表达方式,为引入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15分钟)
(1)动手操作
让学生用小棒或积木摆出8的倍数,如:1个8是8,2个8是16……鼓励学生边摆边说,形成初步的感官认识。
(2)观察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前面学过的乘法口诀,比如7的乘法口诀,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写出8的乘法口诀,如:
- 1×8=8
- 2×8=16
- 3×8=24
- ……
- 8×8=64
(3)口诀编排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编排8的乘法口诀,注意节奏和押韵,便于记忆。例如:
>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
>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口算接龙
教师先说一句“一八得八”,学生接着说“二八十六”,以此类推,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记忆能力。
(2)填空练习
出示一些填空题,如:
- 3×8 =( )
- ( )×8 = 48
- 8×6 =( )
(3)游戏互动
设计“找朋友”游戏,将乘法算式和答案分别写在卡片上,学生分组寻找对应的“朋友”。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 小明每天背8个单词,一周(7天)一共背了多少个?
- 一盒彩笔有8支,买5盒有多少支?
引导学生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8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的口诀,并尝试用口诀编一个小故事或儿歌,加深记忆。
五、板书设计
```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2×8=16二八十六
3×8=24三八二十四
4×8=32四八三十二
5×8=40五八四十
6×8=48六八四十八
7×8=56七八五十六
8×8=64八八六十四
```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8的乘法口诀。
2. 完成课本第X页的练习题。
3. 和家长一起玩“8的乘法口诀”小游戏,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口诀编排、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8的乘法口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个别学生中仍存在记忆不牢固的情况,今后可加强课后巩固与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