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middot及成稿)】陶渊明,字渊明,又名潜,东晋末年著名文学家、诗人,世称“靖节先生”。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慕荣华,以诗文自娱,尤擅田园诗风,被誉为“田园诗派”之祖。然而,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却颇为简略,后人多从其作品中窥见其精神风貌。
据《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其先祖为东晋名臣,然至其父辈已家道中落。陶渊明少时即有大志,曾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然仕途多舛,几度出仕,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传虽为自传体,实则寓情于景,借五柳之名,抒己之志。文中所写“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正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展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豁达的态度;“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则透露出他率真洒脱的一面。
五柳先生虽隐居山林,却不乏忧国忧民之心。他虽不问政事,却对天下苍生怀有深切关怀。其诗文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如《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世界,正是他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与超越。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诗文的清新自然,更在于其人格的高尚与独立。他拒绝同流合污,坚守自我,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精神楷模。千百年来,他的作品被无数人吟诵、传颂,影响深远。
如今,我们读《五柳先生传》,不仅是读一段历史,更是读一种人生境界。在浮躁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五柳先生那种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外在的富贵荣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