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制定本《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围绕“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分层实施、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覆盖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资源开发、评价反馈等方面的信息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本工程,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升级。重点提升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能力、数字化资源整合能力、教学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能力,形成一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实施内容
1. 培训体系建设
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路径。鼓励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参与校本研修和区域协作研修。
2. 实践能力提升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推动微课制作、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组织教学案例评选、优质课展示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资源平台建设
依托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涵盖各学科、各学段的资源库,支持教师便捷获取和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4. 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实施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2. 强化经费保障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平台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 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规范培训流程、考核标准和成果应用,确保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4. 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工作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程,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师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