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8(颐和园人教课标教材及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作者描写颐和园的顺序和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绘景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名胜古迹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 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如何将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颐和园图片、视频)、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提问:
>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有没有去过这样的地方?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描写颐和园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座皇家园林的。”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问题。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的哪些地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作者描写长廊、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景点的方式。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举例分析:“昆明湖像一面镜子”,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的美感。
4. 品读语言,积累运用(1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品读优美语句,如“湖面平静,偶尔有几只野鸭子游过。”
- 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尝试用类似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景物。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
5.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5分钟)
- 教师播放颐和园的全景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 讨论: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6.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者描写颐和园的写作方法。
- 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观察、描写身边的美景。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尝试背诵。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颐和园》,要求写出你看到的景色和感受。
3. 查找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了解它的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
```
课文18 颐和园
景物描写顺序:长廊 → 昆明湖 → 十七孔桥
写作方法: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情感目标: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次教学围绕《颐和园》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之美。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准确说出作者的描写顺序,并尝试模仿写作。但在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仍需加强,今后应多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