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教案】一、文章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文章没有采用传统的传记写法,而是以一个亲近者的视角,记录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关心青年、热爱文学的一面。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是了解鲁迅生活与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也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学习散文写作与人物描写的重要范文。
二、原文节选(部分)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发出的欢喜。他的笑声常常是在谈话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像孩子一样天真。
> 他穿一件灰色的长衫,头发不很整齐,但总是一丝不苟地穿着。他的眼睛很大,总是带着一种温和的神情,让人觉得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文豪,而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 鲁迅先生喜欢喝茶,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浓茶。他喝茶的时候,总是坐在书桌前,一边看报一边喝茶。他的动作很慢,仿佛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
> 他对青年非常关心,常常鼓励他们写作,给他们寄稿子,甚至亲自修改他们的作品。他说:“年轻人要多写,不要怕失败。”
> 他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虚伪的人情世故。他喜欢安静,喜欢读书,喜欢思考。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回忆。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 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 结合背景资料,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与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体会他对青年的关爱。
- 培养学生对文学人物的尊重与敬仰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
- 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与人文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心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细节。
2. 分组讨论:这些细节体现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征?
(三)精读赏析
1.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重点关注以下
- 鲁迅先生的外貌、习惯、语言。
- 作者如何通过日常小事表现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 讨论:为什么萧红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写鲁迅?
2. 阅读鲁迅其他作品片段,比较其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差异。
(五)课堂小结
总结文章主旨,强调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价值。
(六)布置作业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身边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2. 预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两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六、板书设计
```
《回忆鲁迅先生》
┌───────────────┐
│萧红│
└───────────────┘
↓
平凡中的伟大
┌─────┐
│ 外貌│
└─────┘
┌─────┐
│ 语言│
└─────┘
┌─────┐
│ 行为│
└─────┘
┌─────┐
│ 情感│
└─────┘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文本细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对比阅读与写作练习,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需完整原文或详细教案,请联系相关教育机构或查阅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