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元韵字表】在汉语语音学中,“十三元韵”是古代汉语韵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类,主要用于音韵学研究和古诗词的韵律分析。它源于《广韵》等古代韵书,将汉字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便于学者研究古音演变与诗歌押韵规律。以下是对“十三元韵字表”的总结与整理。
一、十三元韵概述
“十三元韵”是根据《广韵》等韵书划分的十三个韵部,主要包含以“元”为代表的韵母结构。这些韵母在中古汉语中具有相似的发音特点,常用于诗歌的押韵。虽然现代普通话中部分韵母已发生演变,但了解“十三元韵”有助于深入理解古汉语的音韵体系。
二、十三元韵字表(按《广韵》分类)
| 韵部 | 韵母 | 常见字例 | 备注 |
| 元 | uan | 端、安、山、欢、关 | 中古音为[uan] |
| 寒 | an | 安、寒、丹、看、干 | 中古音为[an] |
| 删 | an | 山、间、删、还、环 | 与“寒”相近,但多用于平声 |
| 先 | ian | 仙、边、年、前、田 | 中古音为[ian] |
| 萨 | a | 马、家、花、华、沙 | 古音为[a],后演变为“麻”韵 |
| 灰 | ei | 悲、回、杯、雷、灰 | 中古音为[ei] |
| 真 | en | 真、人、尘、身、神 | 中古音为[en] |
| 文 | en | 文、闻、云、分、门 | 与“真”相近,但属入声 |
| 元 | uan | 元、园、原、源、袁 | 与“元”同韵 |
| 寒 | an | 寒、安、丹、看、干 | 与“寒”同韵 |
| 删 | an | 删、山、间、还、环 | 与“删”同韵 |
| 先 | ian | 先、天、边、年、田 | 与“先”同韵 |
| 灰 | ei | 回、悲、雷、杯、灰 | 与“灰”同韵 |
> 注:以上表格中的“元”、“寒”、“删”、“先”等韵部,虽名称相同,但在不同韵书中可能略有差异。本文依据《广韵》分类进行整理。
三、总结
“十三元韵”是古代汉语音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汉字的发音规律与诗歌的押韵方式。通过掌握这十三个韵部及其对应的字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音韵美与语言艺术。同时,这一知识对古籍阅读、音韵学研究以及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结合《广韵》或《切韵》等古韵书进行对照学习,以更准确地把握各韵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此外,随着语言的发展,部分韵母已发生演变,因此在现代语境中需注意古今音的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韵部的具体发音或相关诗词例子,可参考专业音韵学书籍或学术论文。


